「要求自己」 vs 「要求別人」,我個人認為「要求自己」比較容易做到!

與其要求別人,我寧願要求自己,所以我不適合聘請員工!

之前很忙的時候,常常會有人問我公司請了多少人?為何不找更多人來幫忙?

其實十幾年前剛創業時有曾請人來幫忙,但是資訊產業的變動迅速,我自己很喜歡找新方向去學習、發展,但大多數人的心態不是如此,往往希望學得一技之長後就能終生仰賴一個技能維生,所以最後總是變成我一個人在努力自我成長、其他人停留在原地!

當然不是說別人不夠努力,而是每個人的個性不同,大多數人喜歡穩定,像是工作內容、每月收入、休息時間…而我很明白從事資訊產業想要成功很難,尤其是像我這樣十分仰賴專業技術服務的小公司。

正因為自己創業不易、存活不易,隨時都擔心被市場淘汰,因此我養成了自我要求的習慣,沒有人告訴我要做什麼?應該往哪走?接下來該學什麼?完全得靠自己去觀察、去思考、去學習、去執行!

所以後來我就不再考慮聘請人員來幫我,我自己開發了一些軟體工具來幫我自己,從公司帳務、專案合約到雲端主機維運等等,都有各自不同的軟體工具來協助我自己,也確實讓我多出很多心力和時間可以做更多事。

一人公司: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

嚴格來說,每個人就是一人公司。

即使你待在一間大公司,本質上你也是唯一關心自己最佳利益與持續就業的人,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關心如何保住你的工作。

對我來說,成為一人公司表示不必為了無限的成長而煩惱,因為這從來都不是我工作的目標。相反的,我只不過是專注於用有效的方式盡力完成工作,這也代表能做更少的事情。我可以用適合自己精神狀態的節奏完成工作,而不是用支付昂貴的開銷、費用、或薪水的方式來完成工作。


2年前買的這本書讓我很有同感,因為現代社會M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(大者恆大、小者越小),尤其是我身處的資訊產業,說白一點專業技術就是專業知識,只是這些專業知識少為人知,或是說能看得懂的人很少,然後就會需要所謂的專業人士來協助。

以雲端和資安服務產業來說,除了提供雲端服務、資安軟體和硬體設備的原廠之外,其他廠商對原廠來說都是「客戶」,只是「客戶」的專業知識水平不同,有的可以成為經銷商、代理商或合作夥伴等各種角色。

所以重點是「專業知識」的水平夠不夠高,只要專業知識夠,就能成為專業顧問來提供服務、賺取收入,而不在於公司規模人數,當然公司規模大的話是「量」比較有利,但不一定「質」會比較高!

因此若想成為一人公司,比較合適的商業模式就是從事專業服務領域,這樣會比較能存活下來,否則是完全無法與大公司競爭的!

沒有永遠的「工作」,也沒有永遠的「客戶」~

其實不論是去上班謀得一份工作,或是自己創業努力掙取來的客戶,都沒有所謂的「永遠」!

工作的存在是因為企業需要你的專業(腦力)或是勞動力,當企業隨著市場變化而有所變動時,這份工作的需求可能就會消失或被其它方式取代(例如改成委外),在企業中很多職位的工作常常會有這種情況發生。

客戶的存在是因為客戶需要你的商品或是服務,你可能就是取代原本客戶公司內部的員工而已,但若是客戶完全不需要你的商品或是服務時,這個客戶就會離開你。

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:企業/客戶本身經營不善而關閉!

既然如此,為何不在自己最有戰鬥力的時候為自己打拼呢?

我年輕的時候沒有人告訴我,父母也沒有創業的經驗,直到我自己在職場/商場努力了二十幾年後,我才有自己的很多想法,也才知道應該要如何去面對未來的變化!

我個人認為人生的黃金時期有幾個階段:

  • 20歲~35歲:這個階段是求學和剛進入職場的時間,反應速度、學習能力和體力都是最佳狀態,因為年輕。
  • 35歲~50歲:這個階段是已進入職場十年左右的時間,產業經驗、思考、溝通和整合能力都是時間累積出來的。
  • 50歲以上: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善用產業人脈、精闢入裡的觀點以及深思熟慮的思維來創造自己的事業(有的則是被迫中年轉業)。

我很慶幸自己在35歲左右就自己再度創業(第一次最年輕,和朋友合夥開公司,以失敗收場),但真正找到自己充滿熱忱的發展方向則是在2008年接觸到AWS雲端服務之後!

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自己很清楚:自己創業,若是不要求自己努力學習、努力思考、努力執行的話,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、被客戶淘汰,因此我養成了要求自己的習慣,所以我才會覺得要求自己比要求別人容易!

現在我自己有小孩,我會把自己的想法和他分享,告訴他傳統職場的發展模式以及雲端時代的新模式,或許他也能選擇像我一樣,在自己最有戰鬥力的時期為自己努力打拼~

error: 歡迎與我聯絡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