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考疫情影響下的2022年!

只要疫情風險一提高,實體店的經營就會立刻受到影響!

由於下午要參加線上活動,特別找了一間咖啡廳待著,這間咖啡廳是在輔仁大學附近的星巴克,在疫情之前我有來過幾次,每次總是坐滿了年輕人,很有活力的一家門市,只是今天我點了咖啡到二樓就座時,發現竟然只有我一個客人?實在蠻令我感到訝異的~

主要原因除了學生已放寒假之外,我覺得最近新冠病毒疫情風險又升高也有影響,我有兩個姐姐住在桃園,昨天在電話中和我聊到她們那邊的餐廳這次受到很大的影響,又關了不少店…

事實上,不要說在桃園,我居住(新莊)的附近也有很多實體餐飲店面不斷在換商家招牌,每次我經過時總是會特別觀察一下,用此來判斷經濟景氣的參考以及思考將來的發展趨勢~

趨勢一:電子商務的需求會快速增加!

我這裡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比較廣泛的:凡是透過網際網路接受訂單的交易模式都能算是電子商務!例如餐飲業者使用Ubear Eat、Foodpanda;一般企業使用蝦皮、PChome商店街或是自建電商平台來銷售商品…等等。

我個人會這樣判的原因有幾個:

  • 多數消費者已經很習慣在線上進行購物
  • 實體店面的店租仍然居高不下
  • 實體店面容易受到疫情影響

雖然線上交易也比較產生爭議,但對企業來說這樣的風險比較可控,而且在台灣的金流和物流服務都相當完善,就算自己建置電商平台也不會有問題(租用別人的電商平台雖然短時間比較便宜,但長期來看,風險較高,而且長期下來不見得是對的選擇)!

企業主現在應該要有的認知是:「你若不經營電子商務,客戶可能就會被有在經營電子商務的競爭對手搶走」。

趨勢二:中間代理和貿易商會越來越難做!

現在的商業環境由於網路資訊發達、科技進步,大多數年輕的消費者都很會使用網路找尋各種資訊,並很會善用各種省錢的管道來降低支出成本,例如使用各種有回饋的App、會員制、團購優惠等等。

昨天和朋友在閒聊,朋友提到想要去國外找商品,然後進行代理或貼上自己的品牌來進行電商銷售,我是建議朋友現在不要再走這種模式經營電商,因為這樣做是不會有競爭優勢和獨特性的,除非有辦法自行加值,例如我去國外買硬體,然後自己整合軟體來進行銷售,並提供相關的售後服務…

而所謂的跨境電商其實也只是名詞上的不同而已,除非是有特別的商品無法直接從國外購買,必須要透過代理商才能買得到的商品,例如我在蝦皮買到的很多東西就是賣家自己從日本、中國買進來的,或是我自己在Amazon電商網站就能買到來自各國的超多商品…

此外,還有幾個重要原因:

  • 你可以代理,別人也能代理,最後比的是企業規模,越大越有優勢
  • 有能力製作優質商品的企業,大多數也會自己經營品牌來進行銷售
  • 就算談到獨家代理,也要有能力在短時間大量曝光與銷售,才有機會賺到錢

所以我給朋友的建議是:視自己的資源來思考日後要經營的方向與策略!

趨勢三:企業對資安人才的需求會以等比級數爆增!

電子商務的需求越旺盛,資安的需求就會越多,因為電商平台一直是駭客的重點目標之一,而且多數經營電商的企業主並不了解資安的重要性,往往等到被消費者集體訴訟之後才會去重視。

例如近年來常上新聞的詐騙事件,受害的消費者是在知名的電商平台購物,但詐騙者卻能掌握受害者的消費資訊等細節,因此受害者往往會失去戒心而上當,現在有越演越烈的趨勢~

相關報導:國內個資外洩詐騙案頻傳,2021年報案件數劇增,誠品書店、東森購物與王品集團最嚴重!

這些電商平台業者其實也是受害者之一,會出現資安問題大致有幾類:

  • 電商平台的系統或程式有漏洞,讓駭客能夠利用漏洞入侵
  • 與第三方廠商介接的過程中有漏洞,造成消費者的資訊外洩
  • 第三方廠商的資料庫(例如ERP廠商)被駭客入侵,造成消費者的資訊外洩

但是對受害的消費者來說,提供電商平台的業者雖然也是受害者,但電商業者原本就有責任要保護好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和交易資訊,一旦電商業者發生資安事件而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、甚至被詐騙的話,消費者是可以對電商業者提告的!

相關案例:EZ訂個資外洩客戶遭騙判決出爐,在個資法賠償外,業者並需負起7成過失責任。

相關報導:網路書店不慎外洩用戶個資,有法律責任嗎?

就算企業不是經營電商平台,一旦被駭客入侵而造成的損失也很可觀,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損失越大,所以我相信台灣企業在資安意識不斷高漲的發展趨勢下,勢必會越來越重視資安人才!

特殊商機:Google Workspace開始全面收費後帶來的後續影響!

Google會在2022年5月1日將原本的Google G Suite服務升級至Google Workspace(後續我還是以G Suite來稱呼它),然後用戶必須填妥付費設定,若是沒有付費者,在2022年7月1日就會停止服務!(官方說明在這裡)

就我自己的了解,台灣應該有不少中小企業是採用Google Apps的服務做為公司的郵件服務(後來改名為G Suite,之後要再變為Workspace),因為我過去就曾幫不少企業設定過,我自己也有好幾個域名都有使用G Suite的郵件服務!

這次Google的付費公告應該會讓原本有在使用Google G Suite的企業被迫要在半年內決定:

  • 每年乖乖付費給Google,100個帳號一年約18萬新台幣
  • 改用自建主機的方式,但線上應用無法像G Suite一樣那麼多
  • 改用別家的服務,例如微軟的Office 365,價格一樣但儲存空間較大

我自己會選擇自建主機的方式來接替原本的Google G Suite服務,因為我自己有能力進行主機的維運,至於要用哪種方案(取代Google Workspace的郵件方案),我還在思考中~

但對於一般沒有專業能力負責主機維運的中小企業來說,自建主機的方式不見得就會比較合適,因為除了購買主機的軟硬體費用之外,還要考量維運人力的成本,這樣總算下來不一定會比租用Google或微軟的服務划算,不過若是帳號數量很多時,以長期考量還是會建議自建主機較佳!

畢竟租用別人的服務,總是會變動,也有可能會意外被關閉!

error: 歡迎與我聯絡~